经股静脉PICC导管穿刺是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中专业能力要求较高、技术难度较大的一项操作,然而也是经上肢静脉及颈外静脉PICC置管困难的一种补救置管方法。近日,浙江萧山医院肿瘤二病区张秀红护士长成功完成首例经股静脉PICC导管穿刺术,为结直肠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延续生命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今年73岁的何大伯被被诊断为结直肠恶性肿瘤晚期,并且因肠梗阻不能进食,身体极度消瘦,每日只能通过静脉注射营养液补充营养。入住萧山医院肿瘤内科二病区后,由于患者静脉条件极差,张秀红护士长在为其施行左上臂PICC导管穿刺术时发现,由于何大伯极度消瘦,通过肉眼便能看到PICC植入导管走向,很有可能发生管静脉炎并发症,便立即对此采取措施。然而即便这样,三周后,因回血无法抽出,医护人员不得拔除导管。如何继续维持何大伯的生命,成为大家心头的一块石头。

经过讨论和查阅资料,萧山医院肿瘤二病区决定予以何大伯右下肢股静脉PICC导管穿刺术。一般情况下,临床上首选经肘部血管穿刺将PICC管送至上腔静脉内。但如果出现上腔静脉狭窄、肘部血管穿刺部位皮肤过敏或异常等不适合经上腔静脉途径置入PICC管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将 PICC 管置入下腔静脉是开通静脉通道的一种有效方法。

近日,肿瘤二病区护士长张秀红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完成了萧山医院首例经股静脉PICC导管穿刺术,为何大伯建立了一条较长期、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目前何大伯的PICC导管仍固定良好,穿刺点无出血等其他并发症出现。
张秀红护士长介绍道,PICC导管因操作方便、不受年龄和疾病种类的限制逐渐应用于肿瘤放化疗患者。萧山医院经股静脉穿刺PICC导管术的成功开展,将给更多上肢无法穿刺的患者带来福音,有利于延续患者生命。
|